01
学 院 简 介
艺术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95年创办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工艺美术专业,挂靠政教部;1997年并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2001年创办美术系,2003年更名美术系,2014年升格为776net必赢官网艺术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美术学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78人,设有美术基础、视觉传达设计、音乐理论、音乐技能、舞蹈与综合实践5个教研室。
【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5人;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省级D类高层次人才1人,萍乡市劳动模范1人。
【教研平台】
l江西省高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l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l 江西省省级产业学院——现代包装产业学院
l 江西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质量工程】
l 江西省校企合作一流课程《包装设计》
l 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Photoshop图形处理》
l 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Photoshop图形处理》
【教研成果】
l 主持省级以上课题40项
l 获批国家专利52项
l 发表高质量专业学术论文、作品98篇
l 主编出版论著、教材21部
l 教师作品在省级及以上专业赛事获奖200余项
l 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4项,省级竞赛1000余项
l 学生代表作品发表于《中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年鉴》近600件

02
特色一:党建引领 打造育人品牌
艺术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形成鲜明的党建育人品牌,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思想引领】
依托美术馆、音乐厅等资源,打造浸润式党建文化矩阵。结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秋收起义等革命历史,推进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毕业设计和展演活动。师生创作一系列红色主题书画、设计、动漫作品,并举办“红色印记美术作品展”等,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
【艺术创作】
通过“党员学习教育创作实践活动”,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教师示范作用。以红色故事为灵感指导学生参赛,屡获殊荣:
2023年全省首届红色文化IP设计大赛文创产品设计类一等奖
2024年全省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活动海报设计、劳动清单一等奖等,充分体现党建引领的育人成效。
【协同育人】
以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建设,开展第二课堂和“三下乡”活动,组织艺术服务队进乡村、进社区开展墙绘、非遗教学和红色演出、红色走读等活动,引导师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厚植家国情怀。
03
特色二:创新培养 提升育人水平
艺术学院立足专业特色,深耕教学创新,形成以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美术学三大专业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建设高水平师资和浓厚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l 探索“三围绕、四循环”创新培养模式

三围绕:围绕行业办专业、围绕岗位设课程、围绕项目做实训:
四循环:以“作品—产品—商品—人品”的全链条循环为核心理念。

【音乐学专业】
扎根萍乡文化沃土,将地方非遗资源深度融入课程与艺术创作。依托海怀民乐团、宜萱合唱团等特色平台,打造音乐育人高地。
l 构建“三三四八”人才培养模式
三强基、三贯穿、四融合、八掌握
【美术学专业】
美术学专业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路径,助力地方社会发展和乡村美育建设,推动湘东区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l 创新“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心、二坚持、三培养、四结合


04
特色三:聚焦转型 服务经济社会
艺术学院坚持应用型转型发展,紧贴行业趋势与区域文化特色,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对接、文化赋能、教育惠民”的学院发展格局,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助力包装 文旅融合】
学院主动对接包装强国战略,牵头成立现代包装产业学院,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三批产业学院(培育),成为湘赣边区域包装行业的重要创新平台。副省长孙洪山、陈敏高度评价学院在包装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优势助力“中国辣都”品牌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丁新权肯定学院在乡村振兴设计服务中的突出贡献;萍乡市委书记刘烁、市长熊运浪对打造“零799协同育人基地”和产业学院建设给予重要批示,提出进一步服务地方发展的指导意见。
学院与政府、企业签订多项产学研协议,开发行业教材、共建课程资源,成功获批省级校企合作一流课程,形成“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艺术赋能 乡村振兴】
美术学专业依托“零799艺术区”,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深度挖掘萍乡红色文化、傩文化和民俗资源。“零799艺术区”已成为区域文化创新的重要名片,为萍乡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师生团队在乡村社区实施墙体彩绘和景观装置设计,美化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与公共文化活动,扩大萍乡文旅品牌影响力。同时围绕革命历史创作红色主题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生动再现革命先辈精神。与本地企业联合开发文创产品,如傩文化主题文具、红色文化工艺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深受游客喜爱,带动村民就业,助力地方经济增长。
【艺韵传声 乐润萍城】
音乐学专业以海怀民乐团、宜萱合唱团为核心,着力推动音乐创作、文化传承和教育服务。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声乐教育家喻宜萱为团体命名赋魂。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演,与韩国、泰国等海外高校交流互动,成为传播萍乡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学专业师生积极参与江西省“音体美”支教项目,深入边远山区学校系统开设乐理与器乐课程,多名支教学生获省教育厅表彰。十余名毕业生投身“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赴边疆任教,扩大优质音乐教育资源覆盖面。音乐学专业坚持“艺术创作、文化传承、教育服务”的多维模式,成为萍乡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05
学 院 未 来 发 展
776net必赢官网艺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紧扣地方需求,以“艺术赋能”激活萍乡经济文化发展新动能。
在教育教学中,学院将萍乡历史、民俗文化融入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实现文化传承与创作结合;科研聚焦文化产业、遗产保护等靶向课题,为地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产教融合持续深化,与企业共建工作室和创意中心,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反哺企业创新。在文化传播与产业培育方面,学院推进文化数字化,运用VR、AR技术展示传播文化遗产;成立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为政府决策献智;与政企共建文创产业孵化基地,孵化项目、培育人才。
未来,学院将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艺术与经济深度融合,助力萍乡高质量转型发展。